2021-08-20 宿州文明網
夜幕漸漸降臨了下來,靈璧縣馮廟鎮泗張村的鄉親們早早搬上小板凳,及早來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廣場,聽本村說書藝人顧小梅說唱靈璧大鼓。臺上說得起勁,臺下聽得動情,聽到精彩之處,鄉親們齊聲喝彩,掌聲不絕于耳。
“說的是新型肺炎會傳染,一旦染上很麻煩,不出門,別亂竄,公共場合不去沾,出門一定戴口罩,與人保持兩米遠,勤洗澡,把衣換,飲食起居好睡眠,提高意識防傳染,利人利己都平安……”。這是顧小梅自編自唱的抗擊疫情的靈璧大鼓宣傳段子。每逢正書開始前,顧小梅都要將自編的宣傳段子為鄉親們演唱,鄉親們說這些宣傳段子好記易懂,比任何形式都好。
顧小梅是靈璧縣馮廟鎮泗張村人,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擅長演唱靈璧大鼓。顧小梅出身于靈璧大鼓世家,父親從事靈璧大鼓說唱多年,是一位知名的靈璧大鼓說唱藝人,她說的段子聲情并茂,深受群眾歡迎和喜愛,在當地小有名氣。顧小梅從小深受靈璧大鼓的熏陶,對靈璧大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上學期間就會打鼓唱段子。她一心想學習靈璧大鼓,傳承鼓書說唱藝術,但靈璧大鼓一般多為男子演唱,很少有女孩子學藝,因此家里人竭力阻止她學習。由于靈璧大鼓在顧小梅的心中深深留下了烙印,家庭阻止和社會偏見并沒有打消她學習靈璧大鼓的決心。于是她四處拜師學藝,1985年,顧小梅來到馮廟鎮木谷村老藝人路建玲家里,請求拜路建玲為師,路建玲開始有些猶豫,但經不住顧小梅軟磨硬說,同時路建玲也認為顧小梅是靈璧大鼓的好苗子,最后答應收顧小梅為徒。拜師后,顧小梅刻苦努力學習靈璧大鼓藝術,在藝術上精益求精,終于成為一名出色的靈璧大鼓演員。她演唱的淮北大鼓字正腔圓,余音繞梁,深受當地群眾喜愛。多年來,顧小梅先后學會了長篇大鼓《凌霄漢》、《無艷春秋》、《戰君山》、《薛剛反唐》等,觀眾聽后贊不絕口。
平時顧小梅還結合當地實際工作,創作了大量的大鼓段子,她創作說唱的《贖養》、《西瓜密秘》、《情與法》、《諾言》等,熱情歌頌祖國歌頌黨,普及法律知識,在觀眾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群眾受到很大教育,不僅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同時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和農村工作的開展。
功夫不負勤勞人,顧小梅的付出得到了鄉親們的認可和社會的肯定,多年來,她的作品多次獲獎。
2012年顧小梅參加安徽省第六屆曲藝節表演曲目《情與法》榮獲二等獎,2014年被評為宿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靈璧大鼓代表性傳承人,2015年參加安徽省第七屆藝術節演唱《西瓜密秘》榮獲全省三等獎,2016年參加安徽省文化旅游節長篇鼓書大賽演唱《凌霄漢》榮獲金獎,2016年11月參加安徽省第八屆曲藝節表演《贖羊》榮獲一等獎,2016年12月成為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2017年4月榮獲宿州市助推鄉村振興文藝匯演一等獎,2017年11月榮獲宿州市第二屆文學藝術節三等獎,2019年被安徽省文化旅游局命名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靈璧大鼓代表性傳承人,2019至2020年連續兩屆參加靈璧縣基層文化優秀節目匯演表演曲目《移風易俗倡新風》《喜從盒來》分別榮獲一等獎。
抗擊新型肺炎戰役打響后,顧小梅想,全國人民都在眾志成城抗擊新型肺炎,我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也要義不容辭宣傳抗疫工作。于是她用靈璧大鼓這種群眾喜聞樂見的獨特方式,投入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她翻閱了很多抗擊疫情的相關資料,搜集了一些典型事例,經過幾個夜晚的加班,寫出了多篇宣傳抗擊疫情的大鼓作品,內容有新型肺炎防控知識,歌頌奮斗在一線的白衣天使,贊揚在為抗擊疫情中作出貢獻的共產黨員和鄉村干部等。以往為鄉親們演唱大鼓大都在人多的地方,可這次情況不同了,不能在人多聚集的地方宣傳演出,于是她就在家利用手機自媒體平臺宣傳防控疫情知識,受到群眾歡迎。在馮廟鎮鄉村,群眾沒事都在哼唱這些大鼓詞,這些作品在抗擊疫情中起到了很好的潛移默化作用,促進了抗擊疫情工作的開展。張集村一戶農民準備結婚辦喜宴,聽了顧小梅的抗擊疫情大鼓宣傳后,加上村干部上門做工作,主動取消了婚宴,喜事簡辦。
除了靈璧大鼓外,顧小梅還是鎮村文藝骨干,她平時利用村民閑暇之余組織愛好文藝的群眾排練節目,已在泗張村連續三年辦起了鄉村春晚。鎮村每逢開展中心工作,顧小梅都是積極支持配合,用靈璧大鼓說唱自編內容,推動中心工作開展,幾年來,在她的組織下,每年都要開展歡聲笑語走進敬老院,移風易俗進村莊,秸稈禁燒護環境等一系列正能量活動,用這種雅俗共賞的形式對中心工作進行宣傳,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隨著網絡的興起和媒體多樣化,靈璧大鼓在年輕人心中的地位已大不如從前,為了讓靈璧大鼓這個古老的藝術傳承下去,使靈璧大鼓后繼有人,顧小梅深感自己肩上責任重大。為此顧小梅物色了幾個熱愛靈璧大鼓的年輕人,熱心帶徒,細心、用心地向他們傳授靈璧大鼓藝術。在她的努力下,目前已帶出楊晚來、周小四、楊蘭婷、李傳信四位靈璧大鼓徒弟,他們在不同場合說唱靈璧大鼓,用靈璧大鼓歌頌黨,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為促進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使靈璧大鼓得到發揚光大。(安徽日報 曹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