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2 宿州文明網
人物簡介:張素俠,女,1972年3月出生,新莊鎮東閣村村民,自幼能歌善舞,至今仍從藝于農村嗩吶班。2018年9月加入蕭縣陽光愛心協會,2020年8月任協會文藝宣傳部部長。
事跡簡介:張素俠在隨團下鄉演出的途中,常遇到一些傷病者、迷路者、丟物者,這時,她就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鼎力相助。加入志愿者協會后,她積極參加扶貧攻堅、助殘、助老、山林滅火、疫情復學、復游、國慶及伏羊節宣傳安保等活動,組織演出人員以自編自演廣大觀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到活動現場、敬老院宣傳演出,募捐活動經費1700余元,加上演職人員活動經費1400余元(共計3100余元)。
正文:
1994年12月一個寒風刺骨的下午,在310國道碭山縣境內的侯口村公路南側,一名衣衫不整、光著腳丫、凍得瑟瑟發抖的女孩、抱著頭在村口徘徊。張素俠騎著摩托車路過此地,見此情景立即停車察看。
“妹子,你家住哪里,來這干啥,餓不餓,冷不冷?”女孩顫動著嘴唇,一句話也不說。張素俠脫下自己身上的棉襖,為小女孩穿好,把她扶上自己的摩托車后座上。帶回到家里,張素俠為她換上暖和的棉襖、棉褲,讓她吃上一頓熱氣騰騰的飯菜,從鄰居家借來一張單人床,鋪上新鋪蓋。次日,她本人卻患了一場重感冒。
接下來的日子,張素俠為這個女孩走向了漫長的尋親路。以侯口村為中心,向周圍四面八方逐村打聽,貼尋親啟示、發動親戚、為這個女孩四處尋家......功夫不負有心人,1995年4月中旬的一天,碭山縣李莊鎮毛塘村的王老漢,來到張素俠家,尋找走失4個多月的智障女小翠,父女倆相見,抱頭痛哭。見到白胖胖的小翠身穿漂亮而又干凈的新衣,面對恩人張素俠,激動地說:“謝謝您,把俺閨女照顧得那么好!”2013年10月的一個夜晚,張素俠一家正在家里看電視,忽聽門外有人嚎啕大哭,張素俠三步并作兩步,迅速打開大門。只見一位70多歲的老太婆就坐在水泥地面上哭訴道;“摸不到家啦,我的家在哪兒???”她把老人攙扶到屋里,抱來棉柴為老人烤火取暖,倒上熱茶、做好熱飯招待,然后通過手機發往朋友圈,為其尋家。這時,家住閻宮自然村的郭老漢,正在村子里尋找患精神病的老伴兒,見到張素俠發出的為《迷路人尋家》的啟事,就連夜趕到東閣村張素俠家,接回了老伴。2014年10月中旬的一個傍晚,張素俠與同伴一起正在黃口火車站附近的夜市用餐。一位丟了錢包的老人正焦急地在通往火車站的街面上東瞧瞧、西望望。嘴里不停的念叨著;“誰撿到一個小包???”看到老人著急地樣子,張素俠湊上前來。經了解得知,老人準備到廊坊探親,不慎將裝了400多元的錢包丟了。于是,張素俠先是給老人買了一碗水餃充饑又到火車站售票窗口為老人買了一張“黃口——廊坊”的車票,再毫不猶豫地掏出300元錢,遞給老人備用。老人接過錢后,感動得半天說不出話來。2021年5月14日,在東閣街美佳樂超市門口,張素俠看到前方三輪電動車上掉下一部手機,撿起后連忙騎上自己的電動車追還
參加蕭縣陽光愛心協會以來,張素俠滿懷“感黨恩,跟黨走”的赤子之心,先后26次參加助老、助殘、助幼、助困以及文明縣城創建、縣委宣傳部慶國慶、伏羊節宣傳、風景區安保、撿垃圾、山林滅火等公益活動。并帶領鄉村“四平調”文藝演出團體多次到敬老院及安糧廣場慰問演出12場次,受到社會上的一致好評。
在鳳山敬老院和馬井敬老院,該團演出的四平調戲曲《王林休妻》,以滑稽動人的悲壯劇情,謳歌了人民“傳承孝道,百善孝為先”的哲理,激起了廣大老年朋友的陣陣掌聲。歌曲:《手牽手》、《心相印》;小品:《垃圾桶》、《退彩禮》;舞蹈:《開門紅》、《老年Disco》《寶貝》;快板:《青山綠水》、《歌頌十九大》等扶貧攻堅、移風易俗、頌黨恩、美麗鄉村等優秀節目,突顯了全縣人民“近百爭十”的意愿和決心。
由于張素俠在志愿服務、文明實踐活動中表現突出,2020年9月,被協會理事會任命為文藝宣傳部部長。2021年2月,被協會理事會評為2020年度志愿者服務“先進個人